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07:04:55
嘉靖十五年在江西永丰推行的乡约活动更有读《洪武礼制》、《教民榜文》的内容。
叶先生说,在中国古代,‘人集‘神鬼于一身,亦即集‘生死于一身,‘生为‘神,‘死为‘鬼,[46]这种生死、阴阳、正反、显隐之间的转化被叶先生称之为原始现象学的基本原则。《哲学的希望与希望的哲学——利科对解释学之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4期,第7-18页。
中西哲学在互相参照之下达到会通和合,这是未来中国哲学界的努力方向。再往后,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哲学的逻辑改造,以精神的否定和创造克服了康德哲学中被批评的形式主义的问题,用思辨哲学体系替代了抽象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看似终止了传统的形而上学,但实际上他的绝对理念却是一个是什么的大全,直到经胡塞尔至海德格尔,才推出了一个永远都什么也不是的Sein-是、在、有,推出了Dasein,推出了一切经验的什么概念都无法穷尽的人的存在。90年代中后期,叶先生开始从现代哲学的视域反观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以及古希腊哲学,发表了一些有分量的论文,这里按发表顺序列举代表作——1994年《重新认识康德的头上星空》,1995年《说不尽的康德》,1995年《从Mythos到Logos》。再到专门讨论传统中国哲学的形而上性质,已经到了从事欧洲哲学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课题研究的时候了。最后,叶先生还发现中国传统思想中有把经验知识推向本体知识的现象。
[40]最终,叶先生提出,中国哲学传统在思考关于宇宙人生的意义的彻底性精神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但为什么没有形成欧洲哲学那样坚实的‘知识论-认识论传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所有这些研究都表明,叶秀山的哲学思想是值得当代乃至后世汉语哲学界消化、吸收和批判的。这最后一观,贤首国师《华严发菩提心章》称为周遍含融观,共有十门观法: 一、理如事门:事法性空,相无不尽,事无别事,即全理为事,但事还是事而不是理。
第二个问题是,今天讲到禅,我想具体了解一下什么是禅? 冯焕珍教授: 什么是禅?这你可把我难倒了。因此,一尘自遍他时即他遍自,同时能容能入,遍摄无碍。第二个境界中的杯子是由各种各样材料和合成的缘起性空的幻相,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指的就是这种超越实体山水见到了山水空性的境界。我也看了,今年的学生整体素质都非常高,问答都是高手之间的交锋。
有以手擎十佛剎,尽于一劫空中住,彼之所作未为难,能信此法乃为难。从第二会初《如来名号品》至第七会《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属于差别因果,其中前二十六品辩别因,后三品显明果,为生解因果。
法界全体周遍诸法时,此一微尘亦如理性全在一切法中。我一直对有一首诗比较有感觉,但一直不是很明白。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水中月修就是以无所得、不执着的心修,宛如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地修。我的体会是,哲学家或思想家所说的法是在分别心指导下看到的法,要么执着法是唯物的,要么执着法是唯心的,总之都是实体的法。
至诚随喜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求一切智以来,不断舍身受身勤修福聚、成就菩提、示现涅槃、分布舍利等无量无边自利利他功德。别相指依法界真性现起、成就此法界的诸法,它们各有其体相用。普贤行愿不能随便修,必须如理如法修,要如理如法修普贤行愿,就必须有相应的修行轨则,《华严经》的如下开示正是修习普贤行愿的轨则: 一、不来不去修。观诸佛菩萨依众生而得成就,当如恭敬随顺父母、师长、罗汉甚至如来一样,平等地恭敬随顺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剎海所有众生,为病苦众生充作良医,为迷路众生指示道路,为暗夜众生放出光明,为贫穷众生提供宝藏,以此慈悲心成就无上菩提。
有一类佛弟子,他们只信化现到人道来度众生的释迦牟尼佛这个化身,甚至连释迦牟尼佛以外的化身佛都不信,正犯了信不具足的过错。下根器者参华严禅则须修法界观。
《华严经》说,参华严禅者有下面十种魔业: 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第四是十回向位,即圆满十行后修学回向行的阶位。
一多相容不同侧重讲一跟多的相容性,诸法相即自在侧重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即更进一步讲一与多的相同性。营员7: 我还有一个问题:您这个讲座题目叫《华严禅略说》,也就是说是华严宗的禅,而不是禅宗的禅。六、常求一切菩萨藏法。佛陀经教是修行指南,但停留于经教则如说食不饱,偏执一门则如坐井观天,所谓不可说、无言说、离言说修就是要把佛陀经教完全付诸生活、融入身心。六相圆融来自哪里呢?见于《华严经·十地品》中初地菩萨所发第十大愿: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不坏不杂,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说,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佛说一切诸法如梦如幻,菩提涅槃也如梦如幻,修行也如梦如幻。
《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但是我们的法学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说:佛法佛法,佛就归佛,法就归法。观想自己念念常随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尘中一切如来学习,学习如来为当机利益、成熟众生能忍难忍、能行难行乃至不惜生命布施佛法的功德。
刚才我讲过去、现在、未来乃至十世等时间可以相互交融,只是一种方便说法。八、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
《华严经》有十玄门,这是华严的核心思想之一,大家可借由这十玄门进入庄严的华藏世界,相信大家用心听的话,还是能够有所体会的。三、解行,即慧解与观行。
三、于佛深法信解不谤。你那几句话是青原惟信禅师上堂的开示,原文大概是这样: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远离了十种魔业,要精进修学十种佛业,这十种佛业是: 一、近善知识,恭敬供养。四、因果,即原因与结果。
华严禅主要是由普贤菩萨传出来的,被称为普贤法门,参华严禅者皈依普贤菩萨,主要是为了尊重佛法传承。行布门即权设浅深、寄位修行的法门。
你这种线性因果观,从转凡成圣的角度来讲确实要破掉,如果执着于这种因果观,是不能依因果法门成就圣果的。依此,从依言教法说,华严禅实际上是以普贤菩萨行位的境、行、果为核心显示的禅。
二、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营员7: 我是学法律的,法律这个词来源于佛教,律师这个词也来源于佛教。
中根人呢?中跟人要退一步,从禅的角度来讲,这个叫做在第二峰头,华严禅的第二峰头是六相圆融观。十剎尘数众生所,悉施乐具经一劫,彼之福德未为胜,信此法者为最胜。同学们有这种谦卑的心,也有这种好学的精神,还可以提出对PPT上文字的一个理解来,老师刚才都很震撼。心性弊恶,我慢炽盛,对三宝没有恭敬心,对别人经常生起恼害心,不向佛道,难以开悟。
有来有去则有生有灭,不来不去则无生无灭,当下安住一真法界。五、勤修妙行,恒不放逸。
心心念念学习菩萨教法。这样的禅,非因非果而不昧因果,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不可强说。
于一尘内,微细国土,一切尘等,悉于中住。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发表评论
留言: